五花八门的云吞面
云吞面,称呼五花八门。源头是北方人面食的习惯,来到巴生,除了在搭配上多变,有些人放半肥玻璃叉烧,有人放香菇鸡脚,咖哩鸡又或者只是传统的叉烧等。
当然在广粤地区,云吞面是汤面,来到马来西亚,也变成干捞,对于东马尤其是砂拉越是“哥罗面”;在半岛却是中马趋向大量黑酱油味道,趋半岛向北是偏咸,越靠近新加坡被西方人影响变甜。
在马来西亚的云吞面,吃遍发现老一辈品云吞的鲜美,吃的是云吞那种咬劲与肉味的鲜美,原来吃云吞面是喝汤,汤头非常丰富,下来烹调的除了鱼鲜,更有大骨头,鸡汤等,但这些喝汤吃面的习惯文化消失,重视使用干贝及鳐柱这些重成本熬成的汤来伴面,就算干捞,没料,你也觉得好吃的不能停口。
云吞面,也叫馄饨面,在台湾叫“扁食麵”,吃法与我国文化不同,到了中国是北方人文化习惯,成吃饺子变成;北方人水煮叫“水饺”,用煎叫“锅贴”,问题是饺只吃饺,而广东省仍保存一些地方也吃云吞并不吃面!
这就是云吞面与云吞其实开始只是小食的其中一种,来到南洋,一般也只是卖早市与夜市,一般早期的华人比较少在下午吃。
云吞面,到香港是吃口感,谈的是吃面,自然延伸发展许多在质感上的爽口,搭配汤头形成,俗称“细蓉”。当然使用的就是竹杆打出的面,也叫“竹升面”。
在大热天的南洋,自然少人称呼竹升面或细蓉,如果这样一叫,行家老板给了你准是汤面。
巴生一些档口其实卖点截然不同,在鸿华隔壁的大食代面粥世家,卖点是“细蓉”,如此的餐馆老板打开冷气,给你吃面也不用太流汗。
但,一般在外头要吃手工面,也必须理解为什么一些店诸如客家人卖大埔面,是扁条面,其实一些叫大埔面仍是半手工,用机器切面。
当然,这是云吞面另一个卖点。
如果要谈手工竹升面还区分为皇帝面,也就是全蛋面;全蛋面是混合鸡蛋而已,不加水,问题是稍微加水的也叫半蛋面;手工竹升面靠的是功夫,其实与全蛋或不全蛋制作的面,毫无根据,也考验师傅的功力而已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