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

古早味刀麻切(转载)

资料来源:http://life.sinchew.com.my/node/7725?tid=39

  • 面條軟硬可依据顧客喜好烹煮,可選擇刀麻切和快熟面混合。一大碗的豬油渣和辣椒油,愛吃就多添點吧!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廖炳鴻說,樹仔菜是刀麻切的配料,不可或缺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面粉加入以雞蛋、鹽和水調制的“雞蛋水”搓揉成面團。老板廖炳鴻說,手搓可掌握力道,使到面團更均勻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重疊數片絞薄了的面團,切成面條。老板說心情要好,面條會切得較均勻,反之會大小不一。跟隨心情變化,更顯人性和實在感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手工制作的面條,色澤亮白且順滑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依然以最原始的方式熬煮湯頭,喝起來感到暖心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只需簡單地烹煮,一碗爽口順滑的刀麻切便可上桌了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依然以最原始的方式熬煮湯頭,喝起來感到暖心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何妙莉(37歲)從金寶嫁到貞德隆十多年,一直來光顧,小孩從小吃這家面店的刀麻切。她說該店經營了很長一段時間。她還沒結婚就已來這家面店吃了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三名少女蔡美儀(左二)、雷祖盈(左一)和劉紫萱(右一)同聲說最喜歡這面店的豬油渣和咖哩油,別的地方吃不到。她們几乎每個星期都會來吃,朋友聚會也會選擇到這里來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許強妹(中)一家人感情深厚和諧,談吐風趣,鄉下人生活簡朴,但心地善良待人真摯。左和右為廖玉鳳和廖炳鴻。(圖:星洲日報)
  • 何妙莉(37歲)從金寶嫁到貞德隆十多年,一直來光顧,小孩從小吃這家面店的刀麻切。她說該店經營了很長一段時間。她還沒結婚就已來這家面店吃了。(圖:星洲日報)
來,一起擺脫城市生活束縛,毅然往鄉下遊玩一趟,尋找那久違的古早味和人情味。
用雙手一搓一揉製作出來的手工面條,你有多久沒嚐過了?或許你從來不曾嚐過?
1984年,也就是約30年前,一名婦女許強妹眼見在住家附近賭博的賭徒,日以繼夜賭博,甚至一整天守在賭桌前,連一頓飯也懶得去吃,決定煮客家人的面食“刀麻切”給他們吃。
就從這一碗面開始,在無心插柳下,許強妹的生意逐漸擴大,做得家喻戶曉,一做轉眼間,便已是約30個年頭了。
木柴生火熬煮
大量江魚仔熬湯頭
目前在華都牙也貞德隆新村的“貓記刀麻切店”,由她丈夫廖炳鴻(73歲)和女兒廖玉鳳(42歲)主持。
刀麻切的湯頭採用大量江魚仔慢火熬煮,鮮甜濃郁。
許強妹(70歲)向星洲日報說,現在江魚仔的价格已飆升,城市面檔都拋棄這种煮法,但她還是選擇保留,堅持讓村民吃到最初的古早味道。
回歸原始,她依然以木柴生火熬湯,湯頭既健康也更入味。
面條無論是從搓揉、絞薄和切絲,都是以人手製作,當中注入心思所製作出來的好味道,是冷冰冰的機器所無法攀比的。
自製“豬油渣”“咖哩油”
年輕人偏愛任君添加
這間店最獨特的,莫過於自制的“豬油渣"和“咖哩油",道地的年輕人偏愛重口味,一次可加半碗辣椒油再另添咖哩油。
不因物料起价減少分量,每次上桌的配料都是一大碗,任君添加;城市里若有這般待遇,還真的是稀奇。這點,也許是使到這間店生意好到不得了的原因之一。
拿督李志亮之前也常來光顧,每次來到,都會叫大大碗的刀麻切來吃。外族同胞也愛吃,就連外國遊客,也慕名前來品嚐。
貞德隆貓記刀麻切
地址:67,Kampung Chenderong,31000Batu Gajah,Perak.
聯絡電話:05-3702751
營業時間:週一至日,上午8時至下午4時30分(不定時休息)
星洲日報/大霹靂‧文:林艾潔/圖:鄭霹麟‧2013.09.04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